【人教版八上英语单词表】八年级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9-24

初二网发布八年级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更多八年级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相关信息请访问无忧考网初中二年级频道。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二考试网

一、1.臀 彗 褶 劫 汐
2.chì xī jǐ qī qiào sù
3.(1)打比方 (2)举例子 (3)列数字 4.C
5.(1)√(2)×(3)×(4)√(5)√ 二、(一)1.强烈挤压。
2.明确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方不存在斯石英,为下文埋下伏笔,排除恐龙灭绝后的 火山说 。
3.讨论的是恐龙灭绝的话题。以 被压扁的沙子 为论据,通过讨论斯石英只出现在产生巨大撞击里而又没有过火山活动的地方,说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同样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4.用类比的方式,使论述的问题更明确了,更有说服力。同时,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1.C
2.赤潮频繁出现 保护海洋坏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不能。去掉 一些 便表明所有的浮游生物都会形成赤潮,这不符合实际。
4.我国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 jiù fān m yǎn lán xīyì yùn niàng 2.(1)据(剧) (2)具(俱)(3)澜(斓)(4)竟(竞) 3.(1)归罪。比喻门户或屏障。旧指盗贼盘踞山林,这里指逃跑或被遗弃的外来宠物处于失控状态。 4.(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
二、(一)1.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 物竞天择 和 适者生存 。如果 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 和 不受天敌伤害 ,那么 生物
入侵者 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当地的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
2.承上启下。概括了 生物入侵者 的危害。
3.由于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国际贸易的 便车 偷渡 入境。
4.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课文第3自然段中:列数字,如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人想到 生物入侵者 对人类的危害之大。 (二)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引起下文(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2.B
3.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
4.略(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落日的幻觉》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薄(b 日薄西山 b 薄荷 báo薄片) 殷(yīn 殷切 yān殷红yǐn殷殷雷声)
散 (sàn 散发 sǎn散文) 纤(xiān 光纤 qiàn 纤夫) 2.yín qǐ zhuì yǎn xiāng w i xù xuàn 3.C 4.D
5.(1)作比较(2)作诠释(3)列数字(4)列数字、打比方(5)列数字、作比较
二、(一)1.不一致。全文是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遵循 由主到次,由复杂到简单 的规律介绍的。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如果去掉 大 ,就与事实不符,削弱了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为自然界的奇异景象并不都是幻觉,有些是真实存在的。 4.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就显得大。同样道理。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时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和远山及一角天空,两相比较,此时太阳看上去显得特别大。二中午时分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看上去就显得小了。
(二)1.(1)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2)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3)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 2.(1) 火花型海发光 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
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发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 火雨 跌落,一拨紧接着一拨。
(2) 弥漫型海发光 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浮现一片浮白色的光辉。
(3) 闪光型海发光 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3.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鲜明的光。
4.(1)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2)可以预报天气。(3)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zài sù m ng jǐ yān yǎn yǎn fān 2.衍 劫 咎 栖 濒 扼 萌 翩
3.消(销) (2)逢(缝) (3)澜(斓) (4)竟(竞) (5)熔(融) (6)簙(薄)
4.(1)装满 (2)充满(道路) (3)内心 (4)办法 5.; 。 : 。
6.(1)√ (2)× (3)× (4)× (5)× 二、(一)1.种子都是有生命的。
2.寿命短的一般种皮比较薄,寿命长的大部分有坚硬的外壳。 3.控制温度和湿度。
4.不能省去。 一般 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若去掉与实际意思不符; 有的 限定一些种子寿命很短,若去掉也与实际不符。 5.略。
(二)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 2.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3.时间顺序。
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 隐蔽性 ,故详写。
5.(1) 适当 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 据测定 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B
2. (1)咸 全、都 (2)缘 沿着 (3)寻 随即,不久 (4)规 计划
3.(1) 要 通 邀 邀请 (2) 止 通 只 只有。 4. C
5.(1)交通:古意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不管 。
6.(1)C(2)C(3)A(4)C
7. (1)问/所从来 (2)后/遂无/问津者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 B
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先世避秦时乱 二、(一)1.东晋陶渊明
2.(1)通 邀 邀请 (2)又 (3)做标记 (4)原来的,从前的
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 土地平旷 并怡然自乐 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 (8) xi
2.(1)有名 (2)灵异 (3)这 (4)香气 (5)形体、身体 (6)应当 (7)隐居的人 (8)亲近而不庄重 3.略 4. D 5. C
6.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
(一)1.(1)这。 (2)香气,这里只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博学的人 2. A
3.何陋之有?
4.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二)1.宋 周敦颐
2.(1)多 (2)洗涤 (3)立 (4)少
3.(1)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对于牡丹的爱自然就有很多人了。
4.表达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与嘲讽,深化主题。
5.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荣华富贵的世俗风气的鄙视。 6.托物言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 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
2.(1)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 (3)代词,它,指代 中轩敞者 。 (4)语气助词 3. 甫 同 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1)做,雕刻。 是。有刻有。 (2)叫 (3)(东西的)头。端正。 (4)与 无 相对,表示存在。同 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只 个 扇 个 支 个 帧 串 个
6.一般来讲,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都很多;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7.D
8.(1)说明 总——分——总 空间 正面 背面 中间 船头 船尾 (2)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技亦灵怪矣哉 9.C
二、(一)1.(1)拿 (2)说话 (3)极(4)相类似
2.《核舟记》描述了 核舟 这一雕刻品的形象,说明雕刻家的构思巧妙,赞美其高超的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雕刻品主题:大苏泛赤壁。
3.说明核舟体积小,突出雕刻技艺精湛。
4.对联是东坡的诗句,与作品主题相符合,暗示了核舟的背景、主题,增添了艺术情趣。 5. 各具情态 。
6.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赞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二)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 父适死 ;扇子卖不出去或 所制不售 ;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 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jǔ mù guān f n wù zhǎng
2.(1) 与 通 举 选举 (2) 矜 通
鳏 老而无妻的人 3.(1)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 大道 古义:政治上的理想 今义:大路 贼 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4.B
5.(1)学习,培养。修长。 (2)雕刻。 是。 (3)能人。能够。 (4)职业。 长度单位。
(5)以 为子。子女。 (6)女子出嫁。 回来。 6.D( 亲 子 名词作动词,奉养,抚育。)
7.(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1)礼记〃礼运 儒 大同
(2)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贤能 德才兼备
(4)谋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二、(一)1.中心是 天下为公 。大道,政治上的理想。 2.(1)信:诚信。睦:和睦。 (2)憎恶。 (3)奸邪之谋。 (4)兴起。
3.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4.天下为公、老有所终、选贤与能、夜不闭户等。
5.开放型试题,不求统一答案。漏洞如忽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法制建设等。
(二)1.(1)识辨(2)回答 (3)都(4)的确、确实 (5)除去(6)用
2.(1)这儿肯定是秦朝牢狱所在的地方。
(2)于是就派人把 怪哉 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儿这虫子就化掉了。
3.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4.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zì dài líng yù zān yú shù y 2.(1)宗/夫/如 鲁/青/未 (2)时/花/溅 别/鸟/惊 (3)呼/一 啼/一 (4)久/语 闻/泣 3.B
4.(1)决眦入归鸟(2)烽火连三月 (3)会当凌绝顶 (4)恨别鸟惊心 (5)死者长已矣 (6)夜久语声绝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二、(一)1.最后两句。
2.对五岳之首泰山的揣摩和赞叹 泰山的伟大和神奇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二)1.时间。 暮、夜、夜久、天明。
2.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以朴实简练的笔触营造出战祸连年、人民不得安宁的充满恐怖的悲剧气氛。 3.这两句诗是从诗人的听觉和感觉来描写 吏呼 和 妇啼 的。表现了诗人对差役蛮横态度的憎恶和对老妇人一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4.兵役苛酷、战争惨烈、人民生活贫苦、战争破坏严重。 5.表达了诗人同情、悲愤、凄凉之情。诗歌以浓厚的悲剧气氛结尾,悲愤之情绵绵无尽。(三) 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A (四)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 收蓟北 的消息后, 初闻涕泪满衣裳 ——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 ——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 ——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里是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 还乡 ,是想象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1)A(2)B(3)A(4)A(5)A(6)A 2.阡陌 hu 馨 jì sǎn ru
3.(1)以(之)为异,认为(它)奇怪。 (2)作标记 (3)生枝蔓 (4)以 为子。
4.(1)代桃花林的景象 (2)主谓之间,不译。 (3)那 (4)代核舟
5.(1)与 举 推举 (2)简 拣 挑选 (3)要邀 邀请 (4)诎屈 弯曲
6.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1)诗史 诗圣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睦 8.D
9.(1)作为 向 (2)作标记 作标记 (3)寻找不久 (4)极致消失
10.(1)√ (2)× (3)√ (4)√
11.(1)会当凌绝顶(2)恨别鸟惊心 (3)妇啼一何苦 (4)水波不兴(5)草色入帘青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二、(一)1.(1)类 (2)全,都 (3)邀请 2.A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寄托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1.(1)更加 (2)玩弄 (3)应当(4)美妙到了极点 2.D 3.B
4.(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1)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艳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2)例一:我喜欢称莲为 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 出淤泥而不染 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荷为 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三)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3.在纷繁忙碌的世俗生活里,我们要把持住自己,不妖随波逐流,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纯真、美好和崇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明、充实、自由,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山峡》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quē ch ng xī sù fā jiān tuān dào bǎi shù zhǔ kōng 2.(1)“阙”通“缺”,中断。( 2)上。( 3)快。 (4)连续。 3.(1)B (2)A
4.(1)重叠 隐 蔽 (2)沿 溯 (3)朝 暮 (4)啸 鸣 (5)凄 哀 5.“阙”通“缺” 空缺
6.(1)如果。 (2)有时。(3)即使。 7.B
二、(一)1.(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指代从白帝到江陵。 (2)指代怪柏
3.由山到水。表现祖国壮丽的风光。
4.侧面表现山高江窄。印证“每至 久绝”所写山峡秋景之凄凉,渲染一种萧瑟气氛。
5.(1)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2)水大流急。 (3)景物清幽。(4)环境凄凉。 6.略 (二)1.那公元前秦惠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是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2.比喻 火车“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犹如一把打出的折扇或 火车道“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就如一把打出的折扇。 3.它吸引人之处在险上,它讨厌人之处也在险上。或,人们看找它是因为它险,人们抱怨它也是因为它险。 4.“我”的感受 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C
2.(1)入 见 (2)将歇 (3)欲颓 竞跃
3.(1)介词,到;动词,到 (2)介词,从;连词,如果 4.(1)参与 共同、一起 和 (2)找 不久 5.(1)步履维艰 (2)门当户对 (3)废寝忘食
6.(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C
2.(1)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2)用水淋洗 (3)年 (4)穷尽 (5)举枪 (6)动词,画着文彩 (7)凭借 (8)岸 (9)高
3.(1)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 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观潮的盛况
(2)周密 宋 武林旧事
(3)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 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
4.(1)比喻、夸张 (2)比喻、夸张(3)夸张 (4)引用
二、(一)1.交代了描写对象及海潮最盛的时间。点明中心。 2.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由远及近。
3.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4.参加演习船只多,演习阵势千变万化。水兵作战技术娴熟,战斗激烈。水军战舰在江湖中进行训练,船如潮,波澜壮阔,色彩斑斓,令人心旷神怡。
5.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习战场面更加鲜明、逼真。
(二)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吴儿善泅者 手持十幅大彩旗 而旗尾略不沾湿 以此夸能 3. A.√B.√C.×D.√E.×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 1.gēng cuì hàng dàng dī ji nán
2.(1)断绝,消失。 (2)撑,划。 (3)鸟兽的细毛 (4)水汽凝成的冰花。 (5)只。 (6)哪能。 3.(1)《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工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2)奇景雅趣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 C
5.(1)其他的 我 (2)全 一个 (3)断绝 与世隔绝 (4)非常 非常
6.(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人声鼎沸
二、(一)1.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具体经过 舟子的话 2.湖上影子 而已。翻译略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由他人口中道出更显出作者陶醉的程度。
4.这是作者的想象,指远处的人望“我们”。
5.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1.lán chōng dī wán
2.(1)管乐器的演奏 (2)到达极点 (3)美丽,妖艳 (4)享受 3.第一段。
4.这种乐趣给山里的和尚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shǔ p ng jì sài yān jīng h huì jīng xǐ zhǎng p ng
2.(1)出使。 边塞。 (2)慰问边塞战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飘飞的蓬草 (5)广阔无际的原野。(6)爱。 (7)起。 (8)扛着。 (9)徘徊 (10)指登楼。
3.(1)王维 摩诘 边塞 战地 (2)太白 青莲居士浪漫主义 (3)潜 元亮 叙事抒情 议论(4)去非 简斋南北宋之交 4.(1)带月荷锄归 (2)萧关逢候骑(3)云生结海楼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二、(一)1.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忧郁之情,抒发了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2.作者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黑暗的现实与污浊的官场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随风飘飞,“归雁”入胡天,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边塞,实则是受排挤被贬,山高路远的跋涉不正像“征蓬”与“归雁”吗?
4.李白笔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万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凉、悲凉。
3.爱国,抗金保卫边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1)zhǔ (2) sù(3) jiě( 4) xìng (5) jì (6) chōng (7)bào (9) qǐ (10) lìn (11) dàng (12) jì
2.障——嶂 决——绝 晖——辉 即——既 憾——撼 凭——赁 3.D
4.(1)“阙”通“缺”。(2)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3)“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5.B 6.C
7.符合对偶要求即可。 二、(一)1.宋
2.(1)考虑,想到 (2)找 (3)共同,一起 (4)形容水德澄澈
3.作者巧妙运用视觉上的错觉,表面写庭下“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实则写月光的澄澈透明,点染出一个孔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既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欣慰,因为拥有高雅的情趣才能欣赏到月夜的美好;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自己空有远大抱负,但是一
再遭贬,自然悲凉。赏月的自得、自豪,其实都是对自己被贬后悲凉心境的自我安慰。
5.作者不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是一种旷达的胸襟。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也应积极乐观,这样才会成为生活中得强者。
(二)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地理学家 2.C 3.B
4.(1)夏水襄陵 不以疾也。(2)每至晴初霜旦 哀转久绝
5.夏季,江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春冬季节,着意突出青山绿水,回清倒影,泉水瀑布的美丽景色;秋季,作者抓住晴初有霜的早晨这一特定时间,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突出秋季里山峡的凄清悲凉。( 三)1.(1)说话( 2)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3)志向(4)相互了解
2.圣人相互了解,哪还用得着开口说话呢? 3.圣人相知,岂待言哉?
4.未见其人而知其至,见其人而心与志皆见。
(四)1.体育场网格状的构架,使它从外观看上去像树枝织成的温馨鸟巢,它像一个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2.(2)外形结构 (4)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3.示例:(1)列数字,例如第2段用一连串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建筑顶面积呈鞍形的具体情形。
(2)打比方,如“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盖子”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屋顶可开启的特点。 4.理念:科技奥运(涉及“科技”“人文“均可)
【补充材料】示例:(1)“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2)“‘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
(3)“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光线通过漫反射,使体育馆场内更柔和”等。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